NO.1 企业数字化的进程
在诺兰的信息系统进化六阶段模型中,完整地描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历程。从最开始的初始阶段,到引入系统、扩展功能,收集整理系统边界、进入控制阶段,到最后系统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多,进入需要整合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个转折点,它也是企业数字化重构的开端。
1. 运营效率提升:不再仅仅将业务线上化,而是更加注重提高运营效率。
2. 洞察力改善:超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无法及时了解一线业务的实际情况和指标。
3. 开发效率提升:随着系统数量增多,处理各个系统之间的边界和逻辑需求变得复杂,开发效率成为关注点。
4. 协同更方便:为了更好地协同工作,企业需要更方便的协同工具和系统。
由此可见,企业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业务流程、数据和运营转换为数字形式,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和更创新的运营方式。
NO.2 数字化建设
如何进行数字化建设?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通用的建设模型。企业进行数字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就是降低成本并增加效益。因此必须根据企业当前的业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处理,并为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这里介绍一个通用的建设模型—MSS建设模型,即通过市场宏观认知,标准化企业流程,设计解决方案,打造适用于企业的数字化系统。
整个MSS建设模型可以分为三个建设阶段:
企业宏观认知(Market)、企业标准化(Standard)、解决方案设计(Solution)
1. 企业宏观认知(Market)
所谓企业宏观认知就是要了解当前企业的整体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具体来说这里的工作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企业外部调研与企业内部调研。
Part 1:企业外部调研
1、研究公司产品背后的细分行业现状是什么,公司整体业务在行业中所占地位,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2、研究公司的目标市场是什么人群,基于什么场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Part 2:企业内部调研
1、商业模式:调研企业是如何达成商业目标的。
2、用户研究:汇总企业内部各业务下具体业务线对中台的需求。
2. 企业标准化(Standard)
所谓企业标准化就是指将企业内部不同事业部的相同业务活动的流程与作业进行规范统一。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标准化作业流程,从而让中台能以一套标准的业务模板进行建设,只有提前规范了不同业务线间的业务流程,才能在企业间形成规范,让后续的业务直接采用统一的企业标准。
因此要想进行企业标准化,这里必须要做的就是先进行企业预建,将业务进行结构化,核心任务分为两点:
1、定义企业业务关键节点
2、定义企业业务各单位的SOP
从结构化描述的业务中提炼出信息流完成中台模型建模。
3. 解决方案设计(Solution)
上面两步的目的是为了把整个企业业务理解透,不理解企业业务去建设中台是极为恐怖的,完成业务理解后我们就来到了中台解决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1)寻找共性需求,剥离掉业务特征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都用过axure吧,我们发现通过axure自带的这些元件,就能描述所有业务的原型,可以自定义万物,我们从来没听说过axure为哪个企业自定义化过元件库,就是因为axure帮助我们从具体事务中剥离了业务特征,抽象出来了通用最小原件。
2)根据业务完成建模,设计业务组件
业务建模主要通过上一步梳理出的标准业务流程模板,将企业中的各系统、各功能的运行所需的支撑能力确定下来,初步梳理出整个企业的中台通用模型,产出中台的基本能力框架。
3)特征列表管理,实现各前台业务接入
面对不同业务线的个性需求,要建立起特征列表去收集,在这些特征中分析共性部分进行建设,从而让中台尽可能多地服务不同业务线。对于无法进行合并的特异性部分,我们使用插件进行解决,从而让业务也能接入中台。
以企业架构的视角,来审视MSS建设模型,可以看到整个模型的建设路径与企业架构也是相互对应的。
·M调研阶段:本阶段对应企业架构中的业务架构定义阶段,即就是当我们着手为企业进行中台建设时,首要需要帮助企业梳理出现阶段的业务架构,清楚的认知企业当前现状;
·S预建阶段:本阶段对应由业务架构向IT架构过渡,在这期间我们要完成业务信息流识别与标准化的工作;
·S方案阶段:本阶段对应IT架构定义,根据前面设计出的企业业务架构,进行中台化的应用架构设计。
MSS建设模型的本质,其实就是基于企业架构的中台建设落地工具。
NO.3 感悟:数字化建设
关于制造业的数字化建设,小编认为其本质是从决策革命到工具革命的双螺旋推进模式。决策革命意味着用数据来指导生产决策,而不是凭空决策。工具革命则包括将过去的线下曝光和人工统计等工作转变为系统录入、管理和监控,并在关键流程中设置卡点。这些变革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第二,数字化转型的热点之一是中台。中台概念近来备受瞩目,尽管有人对其进行了质疑,但小编认为这个概念并没有错误。核心问题是企业的数字化决策者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数字化转型工具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企业在转折点之后重构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您的系统仍然原始,很多业务仍然在线下进行,那么这种工具可能并不适合您。工具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您是否正确使用。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在这个浪潮下,有两个机会。第一个显性机会是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对于那些尚未迈过转折点的企业,在1.0阶段,可以帮助他们开发系统,实现全面数字化。第二个机会是值得挖掘的隐性机会。另外,MSS模型并不仅仅适用于中台建设,它可以解决企业数字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从调研阶段开始,定义业务架构,到预见阶段,通过抽象和标准化,最终实现从业务架构到IT架构的过渡。
在当前情况下,企业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数字化建设方案,而不仅仅是关注具体领域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单一的领域上升到整个业务流程,审视企业的经营过程,识别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工具、战略和方法来解决。这要求我们以全局的视角看待业务问题,并从中识别出切入点和抓手。
数字化建设的本质就是追求企业财务指标的正向发展,因为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因此,我们需要将整个生产经营的费用放到系统中,了解财务指标的变化是由哪些活动引起的,并对其进行替换和取证,以推动财务指标正向发展。